清廉家风优秀作品赏析 | 清廉好家风 爱心传后人
2021-04-14 16:31:06          来源:清源五溪 | 编辑:蒋青苓 | 作者:朱宇思          浏览量:9975

编者按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系列指示精神,倡导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社会风尚。怀化市纪委、市妇联举办的“树清廉家风·扬清风正气”主题活动,日前,评选结果揭晓,洪江区纪工委和区妇联获得优秀组织奖,同时,还有五篇作品获奖,现对五篇作品进行展播,敬请关注。



清廉好家风 爱心传后人

朱宇思

(洪江一中)



我的家庭是一个很普通,也很特殊的家庭,四代9人为师。“一只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爱心育人”是已故太爷爷留下的家风家训。如今,我的爷爷奶奶也是耄耋老人了。退休前,爷爷都是洪江区职业工业中专的校长,奶奶是中山路小学的老师。我的妈妈、姑姑、姑父、叔叔都在曾经或者依然战斗在教学一线,辛勤耕耘、爱心育人。


我小时候,常听爷爷说起太爷爷的故事。解放前,太爷爷就是一位教书先生了。1938年秋,24岁的太爷爷作为进步青年教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于抗日民族救亡运动。解放后,太爷爷不论是担任行政工作或是普通教员,都保持他一贯的作风,忠于党、忠于职守,爱生如子。那时,老百姓的生活还很困难,在太爷爷的周围,总有一批出生贫苦的孩子围着转,他特别关心他们,经常供他们的吃住,实际上当时太爷爷家也不宽裕,到家里吃饭的学生多了,他和太奶奶就常常饿肚子。1988年冬太爷爷去世,前来吊唁有八百多人,其中绝大部分是他的学生。当时洪江市人大送来的輓联写着:“六十载事黉门一片忠诚喜留桃李满天下;千百人临追悼盈阶兰桂哀慰英灵上汉霄。”太爷爷的一生,得到了崇高的评价,让我们常常引以为豪。


我小时候,是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我经常看到爷爷奶奶起早贪黑,忙工作、忙生活。记忆中,因为爷爷是校长,经常有人上门找爷爷办事。爷爷于是交代我,开门时发现手里提了礼物的,就把他们堵在门口,告诉他们爷爷不在家。有一次,一个修房子的老板把一台崭新的双缸洗衣机搬到了到家门口,我说爷爷不在家也没用,他硬要抬进来,爷爷不得已从房里走了出来,可那人丢下一句“朱校长,谢谢你”的话后拔腿就跑了。后来,爷爷只好让爸爸和叔叔抬着洗衣机退了回去。每每这时,爷爷就告诫我们:“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和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


1998年爷爷光荣退休,退休后他把余热献给了家乡的教育事业。他担任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顾问、区关工委“五老”宣讲团团长,他的足迹遍布区内各中小学、幼儿园、机关、社区。爷爷为大家讲学授课,写了近50万字的宣讲稿,还编写了20余个“儿童剧”、“快板”、“话剧”等文艺节目。20多年,爷爷不求名,不求利,一心扑在关心下一代事业上。他始终以正己化人为准则,以爱心育人为已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后辈人树立了榜样。


我小时候,总觉得每年的教师节,是我们家最热闹的时候。爷爷奶奶的学生来的最多,一束束绽放的鲜花,一声声诚挚的祝福,湿润了老人的眼眶。透过晶莹的泪光,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教师的幸福。年幼的我自小就憧憬着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大学毕业后,我如愿以偿当上了一名英语教师。爷爷奶奶整天乐的合不拢嘴,逢人就说,我们家有接班人了。是的,从我的太爷爷算起,我是朱家的第四代教师了。


“一只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爱心育人”,爷爷送给我一个精美的笔记本,在扉页上写下了这句话。铭记着爷爷的教诲,我走上了教育之路。每天,我早出晚归,备课、上课、改作业,与学生谈心交流……工作是那么繁忙,但我快乐着。为了帮助学困生,我常常利用休息时间为他们义务补课。我总想着,帮孩子们补上一点点,也许在高考时,他们就能多拿一分。我班有一个叫向肖的学生,从上小学开始英语就没及格过,有时上课还会故意捣乱。我告诉自己,即使这样的学生,也不能放弃,于是我给予他更多的关注。我自己掏钱给他买复习资料,从听写一个个英语单词开始,从最基础的知识补起。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从来不开口说英语的他,居然能用英语和我打招呼了,期末考试英语成绩提高了40多分。我默默的做着这一切,为的只是尽一名教师的职责。我想教师是清苦的,也是幸福的。


家风如细雨,润物细无声。在太爷爷和爷爷奶奶的身上,我看到了老一辈教育人的精神与品质,点点滴滴的小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塑造着我,伴我成长、助我进步。


责编:蒋青苓

来源:清源五溪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