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和这道‘硬菜’的情感与记忆
一个生活在外地的洪江人——欧阳华
最近首部展现湘商家国情怀的近代历史传奇电视连续剧《一代洪商》在央视八套热播,剧中除了带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洪油故事以及诚信重质的洪商风骨,还有一道吸引人的硬菜——洪江血耙鸭,这道硬菜具有典型的湘西美食风味,那炸得焦黄的鸭头、鸭掌、鸭棒腿、鸭翅、鸭肉块裹着一层黑亮亮的洪江甜酱,尤其用鸭血、糯米加工成的鸭血粑,在和红灯椒、干辣椒、香叶、嫩仔姜、香葱等佐料炒出了一盘味道鲜美,辣中透着鸭肉丝丝酱甜的滋味,叫人垂涎欲滴,回味无穷啊。
在观剧的同时,让我情不自禁的回忆起我们家和这道硬菜的情感“鸭”事,我从小和父母亲居住在洪江范家冲竹山角处的解放军第3614军工厂宿舍一楼,房屋后面有块空地,我们家利用竹木栅栏围起来,再盖上鸡窝、鸭舍,搞成了一块家庭饲养场,喂养了一些鸡、鸭等小动物,给我们小时候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乐趣。每年到了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春天时节,我们便到农贸市场去购买一批拳头般大小的小鸭子,羽毛有黄色的,黑色的,头比较小身体毛茸茸的像个小绒球,可爱极了,当地农夫叫它‘小脑壳’的土麻鸭,每当我放学回家,它们就在我脚前‘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我估计它们是饿了,便会赶快拿些水、菜叶、稻谷、米饭等喂养它们,为了它们快点长大,我和小伙伴们会经常到菜地、河边挖点蚯蚓,去池塘水沟里捞一种绿色、红色的水性植物(湖飘)喂养它们,当然,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喂养后,这群鸭子便成了我们瑞午节、中秋佳节餐桌上必吃的节日美食。
时光飞逝,一转眼就到了九十年代,在洪江生活了十一年的我,随着父母亲的单位解放军3614军工厂从洪江迁往了长沙星沙泉塘,由于工厂当时生产不景气,工厂号召职工下岗分流,自谋生路就业,于是我的父母亲凭着自己的厨艺,在工厂生活区开了一家专炒洪江血粑鸭为特色的湘西风味家常餐馆。音乐不分国界,美食不分地域,谁也没想到靠这道家乡硬菜使我们家的餐馆生意非常火爆,不仅方便了厂内食客,更引来了周边不少食客来呷炒鸭子,品味洪江菜。因此很荣幸我们家的小餐馆也随着这道硬菜登上了当时的三湘都市报美食通吃栏目专题报道,更让我们家摆脱了当时因下岗造成的困境,走出了一条勤劳致富的路子。从我父母身上,也真正体现了我们洪江人在外拼搏,艰苦创业,诚信为本,勇于担当的洪商精神。
期待疫情过后,欢迎各地朋友去我们家乡游山玩水,品味那道硬菜美食并祝福家乡越来越好。
责编:蒋青苓
来源:洪江区融媒体中心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