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号子传承有人
2023-06-13 14:48:20          来源:洪江区作家协会 | 编辑:蒋青苓 | 作者:张开妙          浏览量:57254

沅江号子是沅江上的一只长笛,它常常吹奏起江面一串漪涟,让人忆起古老的长河中,遗落的弦歌。

这支弦歌就是沅江号子,排工们为统一动作和节奏,由号工领唱,众排工帮腔、合唱的一种民歌,是排工们与险滩恶水搏斗时用热血和汗水凝铸而成的生命之歌,它传承历史悠久、品类曲目丰富、曲调高亢激越、优美流畅。

现在古商城,每每传出的号子声,是推陈出新的“烟雨洪江·沅江号子”,是以明、清时期繁荣鼎盛的洪江为背景,以口口相传的古话“一个包袱一把伞,来到洪江当老板”为主线,讲述沅江之上放排为生的人们怀着梦想来洪江创业,因而演绎的一段关于梦想、财富、爱情的故事。领唱传承人叫米爱国。“烟雨洪江·沅江号子”发源于洪江区,是流传在沅江流域的传统民乐,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米爱国,2021年荣获怀化市“沅江号子传承人”称号。

米爱国62岁,1960年1月生,现在他即是古商城汛把局表演者,又是沅江号子传承人。米爱国是湘西歌王的儿子,父亲米仁早,是排帮的号子王,曾经在坊简里屈指可数的。他在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一辈子就唱的是沅江的变迁。排行老大的米爱国,自幼受到严格的熏陶,也就练就了一副金嗓子。米爱国年轻的时候曾当过兵,因有金嗓子这个基础,他不是文艺兵却胜过了文艺兵。

作为歌唱爱好者、沅江号子传承人,他曾在2019年,邵阳全省的湘韵传承演唱中获二等奖;2010年,怀化市侗家村原生态民俗表演中,代表洪江获特等奖;曾参加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雅韵三湘汇报演出获特别奖;省都市频道,中央二台和文艺频道对沅江号子进行了专门的采访宣传报道。

根据米爱国介绍:沅水号子难在领唱,像拉排号子,难度在于野路子发声,是民间系统里的真假声结合转换,有时候,发声气流是直冲脑门的,有一种放电一样的热流。合唱看是比较容易,但是配合好也很难。米爱国的野路子发声是与生带来的。他原名叫米长生,后来读书了,老师发现他有音乐天赋,在唱《伟大的祖国》之歌时,体现出他的特有深情和格外动人,于是,遂将他的名字米长寿改成米爱国。

沅江号子,大约在清朝中期,才逐渐兴起号子头(领唱号子的排工)。号子头根据江河行船存在的危险性,根据摇棹扳桡的劳动节奏,编创出一些不同节奏、不同音调、不同情绪的号子。包括上水号子和下水号子,上水号子又包括撑篙号子、扳桡号子、竖桅号子、起帆号子、拉纤号子等,下水号子又包括拖扛号子、开船号子、平水号子、二流号子、幺二三交接号子、见滩号子、闯滩号子、下滩号子等,因此形成数十种类别和数以千计的沅江水系音乐文化。

沅江号子是洪江放排工人劳动号子的总称,传承以社会性、松散型为特征。他们的传唱都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各种号子根据不同的人领唱有着细微的差别,歌词也是即兴而起,随心改变的,故有十唱十不同的说法,但总体上具有雄壮激越的音调,又有悦耳抒情的旋律,在行江中起着统一摇橹扳棹动作和调剂排工急缓情绪的作用。充分表现了沅水滩多流急,水上运输工人常年与险滩风浪搏斗的情景。

沅水号子的旋律粗放,节奏明快,歌词简明,蕴含了丰富的民间文化和地方特色。经过长久的传唱,到米仁早等一辈放排工人,终于形成了旋律优美流畅的沅江号子,也终于有了主要传承人,有湘西歌王之称的米仁早。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曾专程来洪江采录沅江号子,并为其谱曲。1959年米仁早曾赴北京参加民间音乐会演,演唱“筏排号子”。

米家祖辈都是行江人,在江湖上摸爬滚打,风里来,雨里去,天当被,水作床,在江河拼杀一生,风雨同舟,是当仁不让的江河首领,是呼风唤雨的号子王。曾有湘西歌王之称的米仁早1989年病逝,59岁还在省里组织的辰溪、靖州文化传承表演沅江号子等歌唱中获特等奖;1959年参加国家级表演;并且在电影中为山歌配音;潇湘制片厂凌子导演,在《风吹唢呐声》,专聘米仁早配音。洪江有个米三郎享誉全国。

“烟雨洪江·沅江号子”,每周演出,米仁早先生的儿子米爱国,堪当大任。传承非遗,已有传人。

作者简介

张开妙,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地方民俗文化研究学者,现洪江区作协主席、民艺家协会主席。著有《快速作文新法》《英语形容词搭配词法》《血色商城》等专著。获文艺创作奖40多项次。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洪江区融媒体中心立场,洪江区融媒体中心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责编:蒋青苓

来源:洪江区作家协会

  下载APP